一、不要在資方一提薪資條件,就馬上答應 記住,薪水是用「談」的,所以職訓專家卡恩(Ryan
Kahn)建議,不要在剛要開始談的時候,就草草接受對方提出的條件。
二、不要自己提出第一個薪資數字 美國職場專家泰勒(Lynn Taylor)說,想知道談薪水的空間,那
麼你就該先聽聽公司(資方)想花多少錢請你。 卡恩也認同上述說法。他說:「最好讓資方先說出
第一個薪資,你心裡才有個底,讓你從這個基點往上加。」
三、千萬不要說「你們想用x元請我?」 千萬別說這句話,或是任何可能冒犯雇主的話,即使你覺
得對方提出的錢真的很誇張、很可笑。
四、盡量避免說「目前我還有其他錄取的公司,那邊給的薪資優渥多了。」 儘管這是真的,也不要
打出這張牌。泰勒說,「只談當下談話對象可以決定的那份薪水。」 如果你其實沒有其他選項、沒
有錄取其他公司,更不應該「拿槍射自己的腳,因為人資主管有可能要你不妨誠實告知,另一家公
司給你多少薪水,如果你只是在虛張聲勢,就會造成難以挽回的丟臉悲劇」。
五、別斬釘截鐵的說「不」 卡恩說:「在談判過程說,你必須保持彈性,當資方提出的薪資條件不
符合你的期待,如果你只是斬釘截鐵地說『不』、直接拒絕,你就等於關上了其他談判餘裕空
間。」
六、不要說「這是我的底限」 這個說法彷彿語帶威脅,也會關上談判機會。卡恩說:「如果你說出
這樣的話,而雇主無法符合你的期望,那談判大致就結束了,你大概也可以把包包收一收走人。」
七、不要說「我知道這聽起來可能有點挑釁意味,但... ...」 如果你的所有說法都是基於事實,你根
本就不需要虛張聲勢包裝你的要求 -
2016年12月26日 星期一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嚴選Hotel
-
6 、都是公司、主管的問題嗎? 不論是組織的問題、人的問題,甚至是商業邏輯的問題,市場正在改變的問題,許多在職場上碰到 的事情都有很多複雜原因的,在做負面思考前,先想清楚可以避免踩到地雷。 7 、這樣的重複的工作沒有成長性? 把別人規劃好的工作内...
-
如果今天要選一項第二語言學習,你想選哪一種? 以下是幾種除了英語以外的你可以優先考慮的選擇: 1.10種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 中文,西班牙文,印度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孟加拉語,俄文,日文,旁遮普語(印度和巴基斯坦使用)和德語。 2.10 種最多國家使用的語言...
-
別誤會,並不是內向的人就不適合當領導者 也許你可以發現,社會中第一個當上領導人,時常是這些具備領袖魅力族群中的人;他們的社交能 力,使他們能圓融的勾心鬥角,卻又備受推崇。 然而整合研究,「外向」和「盡責」這兩個特質,確實是這些成功領導人最大的共通點,但是...
-
現今最紅的網路用語-邊緣人 邊緣人(人際方面的) 孤獨不合群,多愁善感、喜怒無常的人,他的行為與個性,易隨情緒變 化,環境不同來表示性格;衝動時有叛逆和傷害攻擊性傾向,這在團體中強拉來做人際交 流,極有可能發生連想也想不到的嚴重後果,這種人介於是敵人或是朋友間?分...
-
1.「別太努力工作。」──《哈芬頓郵報》創辦人阿里安娜.哈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工 作到筋疲力盡並非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必要為了成就而讓自己疲於奔命。除了努力工作 之外,更要給自己喘氣的時間,重新充電、補充能量 2.「盡情玩樂,但要找到自己的...
-
快篩狀況二:2、兩個工作之間,無法銜接的工作間空檔太多或太長 這種情況也算常見,不過各有各的特殊原因。有的人是為了照顧生病在家的家人,或者是懷孕生產 帶小孩,幫職場工作妻子照顧小孩而停止在職場上的生涯一段時間,或者是去海外求學,或者是追 求自己的人生意義...
-
職場人的「個人品牌教練」 未來企業將愈來愈傾向招募約聘兼職人員,大約「25%的全職工作會變成『按需雇傭』」, 柯德林頓說。 目前,這種「按需經濟」大多存在於創意產業或個人服務,但柯德林頓指出未來任何可透過 數位設備遠端完成的工作都可能會選擇雇傭兼職人員,甚至是短期...
-
現代人的生活幾乎離不開手機,但很多人還是很害怕接電話、打電話。一般認為這是一種社交恐懼 症的衍生,在各國、各個年齡層都有因此備感苦惱的人。某些有電話恐懼症的人,在充滿陌生人的 房間也許可以自在談話,或每天送出幾十條簡訊,卻害怕透過電話談話。有些電話特別讓我們不想 接/...
-
看穿人心的問話術 大家好,可以叫我哈士奇,在此為我第一篇文章,要介紹話術的技巧。 話術顧名思義為說話的技巧 利用語言搭上知識讓人相信或是順從你所說的 例如身邊的一位朋友不贊同你的想法,但你可以結合周遭例子給他聽,轉來轉去使他原本的 心導想...
-
Angela Lee Duckworth在27歲那年辭去擁有大好前程的管理諮詢工作,成為了紐約公立中學的數學 老師,和許多其他教職人員一樣,她善於去了解學生間的差異。她發現:有些非常優秀的學生智商 並非特別高,而有些絕頂聰明的學生,學業也並不一定最好。而這也引發...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