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人的「個人品牌教練」
未來企業將愈來愈傾向招募約聘兼職人員,大約「25%的全職工作會變成『按需雇傭』」,
柯德林頓說。
目前,這種「按需經濟」大多存在於創意產業或個人服務,但柯德林頓指出未來任何可透過
數位設備遠端完成的工作都可能會選擇雇傭兼職人員,甚至是短期聘僱可為公司解決問題的
高技術人才。
在「按需雇傭」趨勢大行其道情況下,個人必須懂得行銷自己才能在巨大的競爭中脫穎而
出。因此,職場人將必須具備「自我管理、自我提升、大力行銷」相關的新技能,因此能培
訓這些技能的人本身將變得非常搶手。
專業領導人
與「個人品牌教練」相關的是「專業領導人」,Unique Visions的未來學家兼戰略設計師唐克
斯利(Joe Tankersley)說。依他所見,由於愈來愈多公司依賴按需雇傭,所以,專業領導人
的角色將大受歡迎。
所謂專業領導人就是擅長為某個具體專案組建團隊的自由、專業管理者,正如好萊塢工作室
拍攝電影時,不自己雇傭電影攝影師、編劇和演員一樣,未來的公司也不會自己雇傭團隊成
員。
反之,公司會要求專業領導人組織團隊,尋找最適合完成某個項目的團隊成員。正如好萊塢
工作室與導演的合作模式一樣,只要滿意成果,公司就會長期與某位專業領導人合作。
自由教授(freelance professors)
唐克斯利也認為,到了2025年,隨著教學進入按需領域,市場會非常需要自由教授。「網路
教學的持續發展將讓兼職或獨立自由教授愈來愈多。到了2025年,要創辦大學只需滿足3個條
件:絕妙線上教學風格、課程素材和行銷計畫。」
都市農民
由於都市人口持續增加和人們逐步意識到工業化種植對環境產生的不利影響,我們或許將見
證在地農業生產的回歸。
現在已有許多公司致力於將人們的廚房變成微型農場,隨著城市農業成為食物鏈中雖小卻極
其重要的一部分,「本地微型農場」的數量將持續上升。
臨終規劃師
世界衛生組織預測到2025年,63%的地球人口將活到65歲以上,有些甚至會活過一世紀。當
平均壽命不斷延長,臨終規劃將成為熱門工作領域。
我們將看到愈來愈多人重新定義生命盡頭。屆時,葬禮將比婚禮更加用心和隆重,所以,生
命緬懷和規劃領域將產生新的商機。而且,安樂死可能會更普遍,因為會有更多人傾向自己
選擇何時結束生命。
銀髮族看護
人類平均壽命每週延長1.5天,未來10年內,老齡化人口將真正開始影響世界經濟。柯德林頓
指出,老年人看護將成為最熱門的工作之一。到時候,此領域專業人才的需求將遠遠超過供
給。
「許多五、六十歲的婦女不是離婚就是喪偶了,一些歐盟國家雇傭她們,每年抽出幾個月到
其他國家幫忙照顧老人。」
未來幾10年內,將需要更多的老年人看護。另外,到了2025年,看護範圍將由現今的身體護
理延伸到心理照護。
2016年12月30日 星期五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嚴選Hotel
-
6 、都是公司、主管的問題嗎? 不論是組織的問題、人的問題,甚至是商業邏輯的問題,市場正在改變的問題,許多在職場上碰到 的事情都有很多複雜原因的,在做負面思考前,先想清楚可以避免踩到地雷。 7 、這樣的重複的工作沒有成長性? 把別人規劃好的工作内...
-
別誤會,並不是內向的人就不適合當領導者 也許你可以發現,社會中第一個當上領導人,時常是這些具備領袖魅力族群中的人;他們的社交能 力,使他們能圓融的勾心鬥角,卻又備受推崇。 然而整合研究,「外向」和「盡責」這兩個特質,確實是這些成功領導人最大的共通點,但是...
-
現今最紅的網路用語-邊緣人 邊緣人(人際方面的) 孤獨不合群,多愁善感、喜怒無常的人,他的行為與個性,易隨情緒變 化,環境不同來表示性格;衝動時有叛逆和傷害攻擊性傾向,這在團體中強拉來做人際交 流,極有可能發生連想也想不到的嚴重後果,這種人介於是敵人或是朋友間?分...
-
職場人的「個人品牌教練」 未來企業將愈來愈傾向招募約聘兼職人員,大約「25%的全職工作會變成『按需雇傭』」, 柯德林頓說。 目前,這種「按需經濟」大多存在於創意產業或個人服務,但柯德林頓指出未來任何可透過 數位設備遠端完成的工作都可能會選擇雇傭兼職人員,甚至是短期...
-
如果今天要選一項第二語言學習,你想選哪一種? 以下是幾種除了英語以外的你可以優先考慮的選擇: 1.10種最多人口使用的語言: 中文,西班牙文,印度文,阿拉伯文,葡萄牙文,孟加拉語,俄文,日文,旁遮普語(印度和巴基斯坦使用)和德語。 2.10 種最多國家使用的語言...
-
1.「別太努力工作。」──《哈芬頓郵報》創辦人阿里安娜.哈芬頓(Arianna Huffington) 工 作到筋疲力盡並非是成功的必要條件,沒有必要為了成就而讓自己疲於奔命。除了努力工作 之外,更要給自己喘氣的時間,重新充電、補充能量 2.「盡情玩樂,但要找到自己的...
-
快篩狀況二:2、兩個工作之間,無法銜接的工作間空檔太多或太長 這種情況也算常見,不過各有各的特殊原因。有的人是為了照顧生病在家的家人,或者是懷孕生產 帶小孩,幫職場工作妻子照顧小孩而停止在職場上的生涯一段時間,或者是去海外求學,或者是追 求自己的人生意義...
-
一、愚蠢的規定一大堆 企業當然應該有規範,但不該制定短淺、甚至是教條式的規則。比方說,管超多的出勤規則,甚至規範午餐時間或離開座位時間都會讓員工受不了。當好員工感覺被管東管西,甚至有被監視感,他們大概就會想換個地方工作。 二、人人平等 法律前人人平等,以前在求學時期,學校或許...
-
第一點:養成一個終生的、健康的生活習慣 假如你已經養成了這個習慣,那很好,希望你繼續維持;假如你尚未養成這個習慣,那麼請好好把握十八歲這個年紀,因為這近乎是最後的機會。 錯過了大學四年這段養成健康生活習慣的時期,以後要再擁有健康的生活習慣,恐怕將更不容易。而沒有健康,一切都不用談...
-
簡單地講,就是資訊不對稱,你知道關於職場方面的訊息與故事,未必比徵才方要多,你所知道的 行情價格和數據,可能也無法和人力資源主管、徵才方相比擬。因此建議可以正面一點看待,也許 會對一些人求職生涯有幫助。 這職場人才議題文章的目的,是希望告訴你市場上的現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